程序教學法是誰提出的
程序教學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B·F·斯金納(Burrhus Frederic Skinner)提出的。斯金納通過動物實驗建立了操作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,并據此提出了程序教學論及其教學模式。這種教學方法強調通過設計好的程序,逐步強化,使學生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為模式。程序教學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是:解釋 — 問題(提問) — 解答 — 確認。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法對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和世界的中小學教育產生了廣泛影響。
格塞爾思想的發展歷程
格塞爾思想的發展歷程主要涉及兩位重要人物:阿諾德·格塞爾(Arnold Gesell)和格塞爾史詩。這里分別概述兩者的發展歷程。
1. 阿諾德·格塞爾的成熟勢力理論:
阿諾德·格塞爾是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,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兒童的生長和發展問題上。格塞爾的主要觀點是成熟理論,認為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與學習,但成熟更為重要。他強調生物因素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,并提出了兒童身心發展變化是受機體內部因素,即生物基因固有的程序所制約的觀點。格塞爾通過廣泛的研究,制定了格塞爾嬰幼兒發展量表,對兒童發展水平進行測量,這一量表在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。他的理論在20世紀四、五十年代的西方曾盛極一時,對當時的兒童青少年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。格塞爾的研究成果和觀點在他的多本著作中有所體現,如《幼兒行為圖表》、《幼兒生命的第一個年頭》等 。
2. 格薩爾史詩的學術研究發展歷程:
格薩爾史詩是藏族社會與文化中形成的英雄史詩,后傳播至多個民族和地區。學術研究最早從藏族學者開始,9至13世紀以“贊頌歌”形式討論史詩。18世紀起,藏族學者對史詩的研究成為一門學問。20世紀初,西方學界開始關注格薩爾史詩,法國學者石泰安的研究總結了國外的格薩爾研究,提出了關于史詩形成過程的多個觀點。20世紀60年代以來,格薩爾史詩的研究進一步發展,學者們開始關注學科史和學科建設的反思,以及保護實踐中重返本土的問題。《格薩爾》的學術研究和文化保護已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,其學術史即是一段觀念史,體現了理念的演進和探索 。
以上概述了兩位格塞爾在各自領域的思想發展歷程。
說課對教師的作用
說課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活動,它對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1. 提升教學設計能力:通過說課,教師可以系統地梳理和表達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,這有助于提高教學設計的邏輯性和科學性。
2. 增強教學反思:說課過程中,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反思,這有助于教師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,從而提升教學質量。
3. 促進專業成長:說課是一種教學研究活動,通過說課,教師可以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,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。
4.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:說課要求教師清晰、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計劃,這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。
5. 增強自信心:通過說課,教師可以在同事和專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,這有助于增強教師的自信心。
6. 促進同行交流:說課是一種集體活動,教師之間可以通過說課交流教學經驗,相互學習,共同提高。
7. 提高課堂管理能力:說課過程中,教師會考慮到課堂管理的各個方面,如學生行為管理、時間管理等,這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。
8. 促進學生學習:教師通過說課展示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,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,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。
9. 適應教育改革:教育改革不斷推進,說課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和適應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學要求。
10. 提升教師形象:良好的說課表現可以提升教師在學生、家長和同事心目中的形象,增強教師的職業魅力。
說課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,通過說課,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步和完善。